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中国哲学合法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假问题,而不是一个真问题。
儒家知道,人要生存,就要向自然界索取,儒家并没有提出不食肉的主张。一、仁何以是情感理性 纯粹理性强调客观普遍性,同时也很重视人的主体性及其建构作用。
在这个原则之下,只有劳动力这个要素,根本没有人的概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冲突时期的儒学,有所谓先进与落后之说,即认为西方文化代表先进,东方儒家文化代表落后。儒学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员,要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对话,既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以全球眼光看待儒学的核心价值。[6]心之德是指内在德性,爱之理就是情感理性,爱是仁的本质内容,理是理性形式,理不能离爱而存在。这是仁这种德性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学,绝不可去掉。
万物一体并不是将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而是从仁即德性主体出发,从尊重生命的意义上平等地对待万物,换个说法,就是天地万物本吾一体(朱熹语)、万物皆备于我(孟子语)。有些人将儒家所说的情等同于私情、私欲,并且将现代社会到处存在的人欲横流、私情泛滥归罪于儒家,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无论是从历史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我认为都可以这么说。
所以儒家学说不是西方的纯粹理性,是一种情感理性,这是不同于西方的特点。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现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经济层面,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可能仅仅靠经济,必然要追溯到文化。这段话我们历来的注释家没有一个确解,被认为是最难解的一段文字。
那么,天没有言说,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这样一个自然界呢?也不是。儒家的道,就是一个字生,这其中包罗万象,生命存在的问题、价值的问题、理性的问题、情感的问题等等都在其中。
如果和谐的出发点只是因为资源紧缺而去保护资源,只把和谐当作工具性的手段,那么早晚还是要走回头路。孔子虽然没有提出爱物的说法,但实际上他在很多地方都讨论了这个问题。所以,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我们常用的话是很有深意的。实际上,这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可以对接了,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回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上来。
对于孔子思想,目前也存在不少争议。仁民爱物的现代意义 我们再把孔子的这些思想加上现代的解释。自然界的生命的创造不仅是创造生命存在这个生物意义上的作用本身,更加重要的是生命价值的创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比较缺少的,现在有这个热情、要求是很好的,要渗透下去,使人们慢慢接受,从读经典、做基本功做起,渐渐深入领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界是神圣的。孔子没有明确地讲仁的确切内涵究竟是什么。
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就把孔子的思想和现实自然结合起来,因为我们毕竟是现代人,有着现代的问题意识。这个生命哲学是与西方物理主义、机械论等等大异其趣的,在类型上完全不同。
我们常常要么局限于西方人过去的解释,要么受制于过去凝固化的理解,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还没有真正地揭示出来,还有不少误区。《论语·乡党》篇的最后一章有一段文字: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孔子还说过天生德于予,德具有价值的意义,意即德性、道德。另一种是把中国哲学讲成一种超绝的形而上学,道德本体论、道德实体论、道德的形而上学等等。可见,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说法,而我们现在才提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当然,人不是一般的成员,有着特殊的作用。
百物生焉的百物也包括了人。其二,生是生命的有机系统,人和万物都在这个生命系统之内,人只是自然界生命的成员、一个部分。
学儒学也好,学国学也好,不仅是要得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心灵上的启迪、情感上的认同。我觉得这两种讲法都不无道理,但是其中任何一种讲法是否代表孔子和儒家生命哲学的真正精神呢?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宋代程颢说过:天只是以生为道。对儒学要有情感的认识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
国学热是好现象,但若老是停留在这样的表面的热闹之中,真正的热是很难持续的。孟子的这个思想为宋明理学广泛接受,而且,宋朝大儒张载还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意思是乾坤是父母,人民是同胞,万物是朋友。在这个各种国学热的潮流里,可以说掺杂着不少值得警惕的因素。现在把孔子和儒家思想整个联系起来看,这是一个很生动的画面。
儒家所一直秉承的,是不能肆无忌惮,应对人尊重、对生命本身要有敬畏之心,这就是儒家生的哲学。一种是从生命的本能、欲望、知觉层面讲,西方也有这样的思潮,代表就是柏格森主义。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让大家更加关注中国文化。儒家的生命哲学 儒家学说包含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从我们现在的问题出发去研究,可以发现很多过去没有注意的、被忽略的问题,而且是一些深层的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开展儒学的深层对话》,提出要摆脱过去那种肤浅、凝固化的、教条式的对于传统文化,包括对孔子的理解,要真正深入进去了解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深层意义和内涵。生命学说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但是这个自然界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物理的、外在的、没有生命的或者说已经死亡了的那样一个自然界,而是有生命的,而且是不断生命创造的自然界。这就是人有仁德、有人性,要爱万物,这是人的职责。人与自然当然要和谐,但是明白何以和谐、什么是和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进一步去了解和谐的意义,从内在的生命关怀去理解和谐才有意义。
现在,如果从生命智慧角度去理解的话,我觉得没什么太难理解:孔子和弟子子路到山里,雌雉(雌性山鸡)惊飞后又落下来,时哉时哉意即来得正是时候,子路对山鸡拱手表示尊敬。中国的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如何与经济整体性配合,就会引起反思。
我们要体会其中意义,去把握内在精神,不能只是当作一句话的知识学过就算,没有进入心里。例如,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不只限于一般的伦理学上的爱,而是包含更深刻的意义:我和别人不是一个我和他的关系,而是生命共同体的关系。为什么孔子要提出敬畏天命?我觉得这个理解是符合孔子思想的。
1 留言